顯示具有 Freedivin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Freedivin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6月15日 星期一

為何初學自潛不一定要從法藍茲法開始?

很多學生都會問我,為什麼不先教法藍茲平壓法?

在我的經驗來說,有以下的因素所以不是很希望初學太過執著在法藍茲法。

※ 法藍茲法跟喉部相關肌肉使用有關,有些人相關肌肉平日沒有使用,所以需要時間做相關肌肉運動,需要相當時間才能學會,會影響到其他部分的教學(就算有些學員會了,但我也不會告訴他,因為這樣只會徒增困擾)

※ 10m 內如果無法使用捏鼻法平壓,可能相關通道,鼻息肉有阻塞,硬推不一定會過,也可能逆阻塞更痛苦

※ 在使用捏鼻法平壓久了,喉部相關肌肉也會多少運動到,通常一段時間潛水後,就已經是使用法藍茲法而不自知,只需要釐清動作跟原理即可。


在初階課程中,最重要的是「完成一次完整的自由潛水」。而不是要做到最大深度。

呼吸準備 → 躬身下潛 → 平壓  → 自由落體  → 滯底  → 上浮  → 回復呼吸

這些才是初階課程最重要的。良好的基礎動作、習慣,是未來繼續進修的基石。



2019年11月5日 星期二

旅鯨 2019 1103 潛水日誌

旅鯨 2019 1103 潛水日誌

開始步入秋冬交接之處, 海溫還在 22-24 之間搖擺, 其實就是跟初春的海溫相同, 在初春的時節如果可以看到 22 度以上的海溫, 就代表潛水的季節即將來到了, 但在相似的海溫, 秋季卻是代表潛季即將結束的尾聲.

北風已然開始, 海面的水紋耀動也從平靜而穩定的波長轉變成了無數的小震盪的模式, 這些年來, 當海面呈現震盪模式之後, 幾乎就是宣告了冬季的來臨, 海流已經開始變化了.

但這陣子已經出現了小震盪, 海溫卻還有 22-23 , 這是奇特的事情, 我以為會更低些.

海不算濁, 能見度還有 5-8m, 10m 隱隱約約可見. 近岸水中充滿了氣泡, 所以看似能見度不好, 但其實還算是不錯的.

整個龍洞只剩我們還在潛水, 稍微離岸, 湧浪高度已然有 1.5m-2m, 算是頗好玩的, 再高就要預防突然浪頭轟炸下來, 那就頗疼了.

帶著兩個孩子一起下水, 這樣的水溫有偏低一點, 但我還是抱著信心帶他們下, 果然孩子們只要玩興夠, 是可以暫時忽略水溫偏低的問題. 他們第一次在這樣的湧浪下潛水, 也只是第二次下海, 能夠有這樣的湧浪招待是很幸運的, 就像打預防針一樣, 強度低的浪可以增加身體的抵抗力. 拉扯的水流可以讓它們理解自己的力量在自然中是多麼的渺小. 這是很好的一課.

一道又一道的浪襲來, 我讓他們以自己的力量出海, 對這樣的孩子來說是嚴苛了一點, 但只要他們也願意傾聽浪的節奏頻率, 他們就能順利地出海, 即使不是那麼輕鬆, 在浪裡稍微掙扎了一下, 但那也是成長所必需的養分.

當孩子們還在浪中上上下下時, 我靜下來放開了身體的感知, 去閱讀每一道浪跟流水帶來的訊息, 對我來說, 海像是我的教堂, 每次下海都是跟海洋神靈的溝通與祈禱. 我以身體的輕微動作回應著海裡的自然神靈, 那比較不像人類的語言, 而是一種身體的回應與舞蹈, 氣息的相互融合. 在我下海碰觸到海水的那一瞬間就已然開始.

我的身體就像是有著與海洋連接的神經一般, 即使我一個人在海裡, 也不會是孤獨的, 而是跟這巨大的自然接合, 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我喜愛這種感覺, 身體整個變得很敏感, 尤其是兩側肋骨跟後背, 就像是魚的側線一樣, 它們變成了我的聽覺, 觸覺, 視覺系統, 讓我看見海流的線條與模樣.

兩個小孩在這時就顯得更加顯眼, 因為他們在海裡是如此的僵硬, 擾亂了身邊的海流, 魚也都躲著他們, 就像我們在街上躲著哭鬧的孩子一樣, 人類啊, 就是這樣, 感官與知覺都離海很遠了, 等他們找回海裡的記憶, 我們再來想要不要接納他們.

回程時拉扯的海流變得更強了, 孩子們也開始有點驚慌, 在海中最危險的就是慌亂了, 但也最能看出他們的本質是甚麼, 一個開始試圖用自由式跟海流對抗, 另一個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浪區四處張望. 入灣前的轉角處, 水流變得很強, 已經超越了他們能對抗的強度太多, 但我可以看見這其中還是有空隙可以滑進水流的流道之中, 我跟鯊鯊各自帶著一個孩子回來.

龍洞灣很常見到老鷹, 他們在空中滑翔時, 是很美的姿態. 剛剛我們似乎也在海流中滑翔著, 我們從不與自然對抗, 因為那根本沒有必要, 要有那流水才能承接起我們的翅膀, 我們才能展鰭滑翔.

#海洋塾 #旅鯨 #自由潛水 #龍洞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