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自由潛水想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自由潛水想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6月15日 星期一

為何初學自潛不一定要從法藍茲法開始?

很多學生都會問我,為什麼不先教法藍茲平壓法?

在我的經驗來說,有以下的因素所以不是很希望初學太過執著在法藍茲法。

※ 法藍茲法跟喉部相關肌肉使用有關,有些人相關肌肉平日沒有使用,所以需要時間做相關肌肉運動,需要相當時間才能學會,會影響到其他部分的教學(就算有些學員會了,但我也不會告訴他,因為這樣只會徒增困擾)

※ 10m 內如果無法使用捏鼻法平壓,可能相關通道,鼻息肉有阻塞,硬推不一定會過,也可能逆阻塞更痛苦

※ 在使用捏鼻法平壓久了,喉部相關肌肉也會多少運動到,通常一段時間潛水後,就已經是使用法藍茲法而不自知,只需要釐清動作跟原理即可。


在初階課程中,最重要的是「完成一次完整的自由潛水」。而不是要做到最大深度。

呼吸準備 → 躬身下潛 → 平壓  → 自由落體  → 滯底  → 上浮  → 回復呼吸

這些才是初階課程最重要的。良好的基礎動作、習慣,是未來繼續進修的基石。



2019年7月7日 星期日

旅鯨 - 緬懷英雄夢

旅鯨 - 緬懷英雄夢

有些事情,對我來說是一種自主限制。

例如在自潛教學裡,必須完成一定技巧與深度滯底時間後,我才會教下一階使用的平壓法。

因為我總是時常回憶起當年在菲律賓受訓時,教練都會用安全索限制我下潛的最大深度,直到他覺得我可以掌握這個深度了,才會讓我再往下潛。

學生在外,我無法用安全索限制他,也無法為他做安全戒護,所能做的僅僅是在課程中將各種危險的自潛習慣修整,讓他更能掌握每一個深度與身體的狀況。

每次發生一個意外,都讓我感覺難以承受,尤其是現在幾乎人人秀表,每一次看到那種對深度的執著,就等於在提醒我那些朋友的逝去。

現在資訊取得很容易了,各種平壓法也不再是秘密,深度大幅的進展,各種意外也開始頻傳。我相信每一個出意外的人懂自由潛水追深就是要不斷逼近極限,但也都相信自己不會是出事的那一個。

追逐著自己的「英雄夢」。

在第一個英雄好友逝去時,我想看看是什麼樣的風景讓他願意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但當我第一次下潛到相近的深度時,我感覺寂寞了,除了表上的數字,我沒有其他的感動。我敬重這樣的逐夢,但那卻不是我的夢了。

所以我停止了繼續往下,改成往浪區、流區,往蠻荒的海洋探索,去追尋殘留的原始海洋片段。以一介微小的人類之身試圖在大浪中去領悟海洋的偉大,生命的真義。

如果未來與英雄好友相遇,我想跟他分享,我這些年在另一個面相的海洋的探索與遭遇,總是喜歡傻笑的他,大概也是默默的傻笑著聽我說完吧。

愚人夢想,堅持走我自己的路,引導著有緣的朋友看看另一面不同的海,生命的脆弱與堅毅。

深夜雜感

#旅鯨

2019年6月27日 星期四

旅鯨 - 回憶

旅鯨 - 回憶
記得,很久以前跟自潛的朋友一起在泳池練習,後來開始接一些體驗。
為了想體驗的朋友們,我到了大家開始下水的季節,還是常常跑泳池,後來就有人說,那個阿偉沒在下海的,可能是下海不行。
聽到的當下是很難過的,因為我為了帶體驗才留在泳池,身體已經想念大海很久了。我一開始就是在海裡跟海學,大概過了5-7年才進到泳池。比起泳池來說,海我熟悉多了。
今天忽然想起這件事,是因為我長久以來都只有帶到 Lv2 自由潛水,雖然有些學生都遠超過這成績,但我其實還是比較喜歡帶基礎課。我喜歡看到一個人從陌生、恐懼、期待,轉化成跟海熟悉,可以共舞、享受的感覺。
我喜歡分享他們的喜悅 :)
最近重寫了 Lv1 課本,發現自己長久以來教學相長,對基礎的瞭解又更深了一分。以往雖然知道,但其實並不真的那麼瞭解。看見原來自由潛水這項運動的基礎是這樣組成的,人與海的關係是這樣開始的。
以前賽車的時候也是這樣,剛出門天下無敵,走三步寸步難行。一個一個難關經過以後,一層又一層的風景,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心境。
從我開始跟海玩,一開始只是為了樂趣,接著深入學習各種知識與技術,再來又放下了技術,更直覺的跟海學習,重新描繪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
我喜歡,海教給我。
引導教我認識了自己,誠實的面對自己的一切。
當我重新認識我自認習以為常的世界時,又看見了許多美麗的煙火,看到食物的真正樣貌,看到自然運行的狂暴與平衡,看到我自己在這之中生命的各種樣貌,各種選擇,各種因果。
萬事萬物,不論好壞都有其因果在其中,曾經我以為壞的事,卻變成我能夠在海中堅強站立的支柱。看清自己在每一段生命中被打垮,再重建,再被打垮,再重建...
沒有一段不重要,每一段也都是自己的選擇。
我不再想怎樣把事業做大,我只想做好自己。這一份既單純又困難的功課。
※ 很容易想到什麼寫什麼
※ 自由潛水很快樂,我喜歡自潛,也喜歡跟大家分享自潛


2019年6月26日 星期三

旅鯨 - 台灣社會的「比較文化」


我從小就不喜歡「比較」,記得國中時,老師讓大家跑操場兩個兩個一組測試看看大家的單圈,跟我一組的剛好是一個扁平足跑不快的朋友,我就陪著他慢慢跑,其實還蠻開心的。回來被老師罵了一下,說為何我不好好跑?我回說,又沒有先說要全力跑。老師可能也懶得理我,這事情就過去很多年了。

到了現在玩自由潛水,從以前我也是會陪著大家一起玩,陪進步慢的朋友一起練習。偶爾才會自己跑出去享受一下。在我的社團裡也從來沒貼過任何一個人的紀錄,因為我覺得自由潛水是一項非常個人, 內在的運動,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腳步跟感受,除非他自己拿出來比較,不然我並不想幫他比較。就像海裡的魚一樣,旗魚比鯊魚游得快,但這代表旗魚比較厲害嗎?鯊魚又比小丑快,又大又強壯,但小丑魚就比較差嗎?

我有時會看到一些教育團體的廣告,會寫上類似「領袖人生」這樣的字,我也會想,大家都是領袖?那誰來做事 XD

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從小就一直灌輸我們要上進要發展,從小就用分數來評價你,不論是考試或是業績,把你的表現給數字化,就有了評斷的標準。但是一個人真的能夠用數字來量化嗎?

當你取得比其他人更好的數字(成績)就代表自己高人一等了嗎?勝而驕,敗而餒,建立在人與人之間比較的價值觀中的自信,很辛苦...

因為不論再強大,總有一天英雄白首,那時的自己就失去了價值嗎?或是在某些項目比你差的那些人就毫無價值了嗎?

我想不是的,在地球上的每一種生物都有其生命的意義,從微小的昆蟲, 到巨大的藍鯨,每一種都有他生命的意義,而且生命與生命之間彼此相連,彼此對彼此都很重要。

電影《霍元甲》在涼亭喝茶的那一幕對話如是說:
田中:霍先生這麼說,難道當真不懂茶?
霍元甲:不是我不懂,是我不願懂!我不想將茶分出高低,是茶就好..
田中:可是這茶卻有高低不同品性之分..
霍元甲:什麼是高?什麼是低?它們都是生長於自然當中,並沒有高低之分..
田中:看來閣下真不懂,否則的話自然會品出高低..
霍元甲:先生說的也對,在我看來,茶品的上下高低不是由茶來對我們說,是由人來決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我不願做這個選擇..
田中:喔~~為什麼?
霍元甲:喝茶是一種心情,如果你心情中了,茶的高低還有這麼重要嗎?

透過競技, 數字,我們可以更瞭解自己,但我們自己卻不只是這些數字、成績。

我喜歡看學生從 0 開始,即使只有一點點微小的進展,那種喜悅是很簡單單純的。我也時常會將自己歸零,放下所有技巧、思維,重新回到海裡,感受、放空、沉澱。把自己跟自然,跟海的連結不斷的確認,不失本心,不忘初衷。

攝影:張庭瑜

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

回到初衷的自由潛水

旅鯨🐳
有時,我們望著自己的腳步前進才是好的。
現在自由潛水已經非常風行,許多資訊、美照都在網路上大量流傳,當然隨之而來的比較、相互攻訐、歧視也沒有缺席。
很早以前我就退出了一些公開的自潛社團,因為裡面除了一般的自潛分享以外,也開始出現各種謾罵攻擊。畢竟要能理性的對話,是很困難的事,尤其是在一個以「比較誰比較正確」的教育方式下長大的人來說,要能夠對事不對人,很難。
而且我也很清楚,自己並不是可以完全不受到那些訊息的影響,看到別人的美照,我也會感嘆羨慕,哪些高手又創下了新的紀錄,我也會想自己是不是該精進努力一下。但一陣子我就發現自己會為了練功而練功,無形之間就陷入了比較之中,但那不是我的海洋初衷。
記得我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光是看著一隻小雀鯛,都足以讓我觀察開心一整天,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新奇!
我的世界好簡單,每次只需要一個小小的發現,就會感覺很快樂。但是慢慢的開始看到別人在國外的各種巨大魚群,或是個人美照,就覺得自己很渺小。
一陣子以後,那個快樂就慢慢消失了。才猛然驚覺,自己已經失去了初衷。
所以我脫離了那些地方,創建了自己的社團,並且控管不要讓比較、謾罵進入社團,盡可能保護我的小小海洋烏托邦。
慢慢的我又回到一開始的自己,可以感受海洋,跟小雀鯛玩一整天,自由潛水再回到他的本位,就只是一項探索海洋的技術,浮潛、水肺、自由潛水都是接觸理解海洋的方式,沒有高下之分。
我的世界又回到原本的寧靜與歡樂,也交了一些一樣不會去計較高低之分的朋友,不管是浮潛還是游泳、水肺都可以是好朋友。
在我的教學裡,分享海洋的樂趣是最重要的,也是我教學的初衷。雖然有時還是會遇到學生真的很在意紀錄,但我還是會盡量讓他感受理解,海洋的豐盛絕對不會只是在數字上,而是海洋的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豐盛。
看著我自己的腳步,一步一步的慢慢往前邁進。
我接納自己只是這片汪洋中的一條小魚,接納自己的微不足道,接納自己的無知,並就自己所知道的美好海洋跟大家分享。
像孩子一樣的回到海洋母親的懷抱中,很美好。
※照片為 Masaru Endo 於小琉球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海人,海中之人

海,好大好大

有個朋友跟我說,現在自由潛水的團,大家主要都是練深度,只能在浮球旁邊練習,很少有能夠自由自在的去探索的機會。

我也常在思考這一點,自由潛水跟海對我的意義是什麼?

深度練習,有錯嗎?其實也沒有什麼錯。

但為何我自己不再想進行深度練習了?我想應該是我覺得自己太渺小了。再怎樣深的世界紀錄,也都無法與海洋相比,我選擇了降低自我,讓海來承接我,順著海洋母親的律動,去感受,去理解。

或許跟旁邊的潛伴比,你可能只有 10m, 但旁邊的已經是 20m, 或甚至 30m 更深, 是你的好幾倍,但是相較于大海,我們的比例差距微小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馬里亞納海溝最大深度為海平面下11,034公尺 >>

我時常會望著海面,感受著,讓海的感覺流入我的身體與心裡,讓海的流動直接貫穿洗滌我的生命。

或許認清了自己的渺小,放下自我與巨大的海洋結合之後,反而變得巨大,我不再是我自己,而是海的一部份。感受承接的是更巨大的存在。

不再征服,不再逼迫自己,不再跟人比較之後,那份自然的輕鬆與滿足,是我成為海中之人的最大收穫吧。


-照片為菲律賓巴拉望某小港